本内容来源于网络:应象青年中医书会。只提供临床参考!请勿模仿!
顾志君老师求真中医讲习之小儿抽动症、多动症两则案例一:小儿抽动症
傅某,男,5岁
年7月14日初诊
病史:反复感冒,咳嗽有痰,近来有肢体抽动感,眨眼,皮肤粗糙手腕、手肘、包皮、耳后易生湿疹,纳可,消瘦。
舌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抽动症
辨证:脾虚湿困,肝风内动
治法:健脾化湿,熄风
处方:太子参10g茯苓皮10g白术6g炙甘草3g钩藤12g白蒺藜9g全蝎3g陈皮6g白芍6g益智3g,7剂。
年7月21日二诊
肢体抽动较前明显减少,近来几天已经基本不发,咳嗽已除,但耳后、手肘、包皮仍常瘙痒,手指长肉刺,纳可。
舌红苔薄白,脉细。
辨证:为风湿留恋,以祛风为主。
处方:荆芥(半穂)6g防风6g全蝎3g白蒺藜9g白鲜皮9g地肤子9g蝉蜕3g泽泻6g车前子10g茯苓皮10g,12剂。
讨论:
亚男:风,热?
刘仕成:太阴肺卫气虚,感受风邪则抽动眨眼,湿邪表郁,内有热郁,素体怕是有气血不足,气血不足怕是在肝。风热湿,风要散,热要透,或清解,湿要透。玉屏止嗽散加减点化湿吧。
朱敏:眼抽动和眨动频繁多责在肝,即通常说的肝风内动。肝主筋,肢体抽动,也是责在肝。皮肤粗糙(包括后面所列几项)都跟脾有湿阻有关。
刘仕成:都是受到风邪影响。
曲俊生:
刘仕成金匮的条文还记得吗?四肢聂聂动。朱敏:提示得好。易感”表示肺弱,无论从口鼻感邪,还是从肌腠感邪,均责在肺。肺金长期受病,连累肝木,形成肝风内动,这是近来肢体抽动、眨眼的原因之一。再者,子盗母气,对脾也形成一定压力。因此造成脾弱,湿阻,燥湿两停。脾主肉,消瘦也是证据之一。至于是先强肺气,或者先补脾土,或者双管齐下,貌似都可以吧。方子我脑子里不多。
曲俊生:燥湿两停?
朱敏:对啊,皮肤有些地方干燥,有些地方有湿疹。
曲俊生:小儿的生理上次说过了,肺脾弱,肝有余。呼吸道,消化道容易有问题。这个小朋友也是如此,反应略有不同。我觉得要补脾燥湿、舒肝敛阴。还是痛泻要方的加味方。李东垣的方子。
朱敏:跟顾师的思路一致啊。
刘仕成:热不是很明显,这里舌红不反映热啊?
顾志君:写的红一般都是正常的红。淡红就不对了。
朱敏:孩子是不是相火旺是常态?生发有余。
刘仕成:喔,我以为红有热。
曲俊生:这个医案,经方我还真没有想到合适的。
刘仕成:小孩子似乎不太好用经方,我看一些人都是自己组或选择其她一些时方。
曲俊生:只用经方不可取。
刘仕成:病太活。
曲俊生:上海的董廷瑶先生经方用的很好的,针对大内科,经方,温病,脾胃,三者缺一不可。儿科我的经验不足,传变太快。脾胃病是中医的强项。
案例二:小儿多动症
*某,女,5岁
年7月14日初诊
病史:喜好零食,纳谷差,大便颗粒状,入睡慢,近来咳嗽,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好咬异物。
舌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多动症
辨证:营卫不和,肝风内动
治法:调和营卫,熄风
处方:桂枝6g白芍10g炙甘草3g大枣10g生龙骨12g生牡蛎12g炒稻芽12g山药10g牛蒡子6g鸡内金6g炒麦芽10g,7剂。
年7月21日二诊
纳谷较前明显好,大便较前好转但还略硬,体质增强很多,仍喜欢咬被子等异物,最近非常懂事不烦躁。舌红苔薄白,脉滑。
辩证:阴虚风动仍有,拟滋阴祛风。
处方:生地*10g玄参10g麦冬6g天麻6g白蒺藜9g龟板10g白芍6g炒稻芽10g炙甘草3g,10剂。
讨论:?
曲俊生:食滞生痰热。保和丸加丹皮,栀子,杏仁。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可以考虑。
刘仕成:肝脾胃的问题,肝风复合脾胃弱。看到好多喜欢咬指甲和拔毛的小孩。
顾志君:小儿抽动症一案,湿疹、消瘦乃脾虚湿邪阻滞之象,所以健脾祛湿和养肝熄风融于一方;多动症一案,便干结,咬异物乃阴虚风动之征,两者不同。
曲俊生:顾兄,抽动症一案,养肝熄风,还是疏肝即可?我是想着小儿生性易疏,不易熄。拟升阳益胃汤。
顾志君:对!倒是可以考虑的,我是从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考虑的。都有白芍,不过也可以考虑阴液经常不足,发散不宜过度。
曲俊生:有小儿医,用痛泻要方,作为小儿病的基础方,符合小儿生理。
大家齐谈中药化腻苔
-07-:31 *迪娜
*金昶:腻苔是肿瘤科临床常见的苔象,也不容易化,我们通过几个方面来讲:
首先,湿邪是弥漫的,是《金匮要略》里的“雾露之邪”,这个时候要考虑温阳。比如我们上高速路,高速路上大雾天,这时当太阳出来时,湿邪就会化掉,所以说对于湿邪要用温化的药。湿邪在什么时候最盛呢?三伏天最热的时候,湿邪是与热邪往往是混在一起的,湿靠热能温化,所以说以温化药温通化湿是有意义的。治疗湿邪用的药都是偏辛温的,例如薄荷、半夏、草豆蔻、肉豆蔻之类的祛湿药。那么,什么时候用温化的药呢?要看齿痕,齿痕舌阳气虚,或者久治不退的腻苔可以用温化的药。
其次,还有浊邪,对于浊邪,要化浊,化浊要以泻浊为主,用理气通腑药为主,用厚朴、槟榔之类药,这些对于腻苔是有意义的。
再次,根据不同的病因,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比如:食积的因素,像积粉苔、厚腻苔之类的,有点类似腐苔,用平胃散、保和丸之类的有一定疗效;痰引起的腻苔,苔象比较光滑,致密均匀的都是痰引起的,要化痰为主,这时用海浮石、皂角刺之类的,如果这时腻苔依然不化,用一些咸寒药物来软坚化痰,偏阴的药物,如海皂、生龙骨、生牡蛎这一类的药物化舌苔有可能将舌苔化掉,所以有一些顽固的舌苔,要从祛痰、软坚化痰的角度来去掉。
同时,用药上要结合脏腑的特点,肺上的要用祛痰的药、祛湿的药,我们用海浮石、大戟、甘遂等,肝上的用厚朴、茵陈一类的,膀胱内湿邪用土茯苓、滑石这一类的,卵巢上的,用独活、羌活、土茯苓这一类要多一些。
最后,强调的是在祛腻苔时不忘温阳,当舌苔依然不化,注意用一些咸寒、软坚祛痰的药物。当舌根比较腻,往往下焦有湿,或夹有时热。有一次,我上大学的时候,去看高中数学老师,老师让摸摸脉,脉象尺脉有点儿浮,问症状无腰痛,问主要症状,诉饭后腹胀不适,需要松腰带。总结舌脉,尺脉浮,舌根苔后腻,用己椒地*丸效果佳。对于舌质不均匀者,有淡舌、粉舌混合不均,属于痰瘀互结的舌苔。对于类似棉絮状舌苔,往往是痰浊作祟,这时要加以祛痰药。
李忠:对于腻苔,临床上主要讲的是湿浊、痰饮、食积,三者完全辩证清楚也是不容易的。往往腻苔形成的病机,实际上指的是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消化系统食管癌病人的舌像,经过相应治疗后舌质淡、黯,有瘀斑,边有齿痕,舌苔腻。临床上腻苔和腐苔只是程度的差异,很多时候可以兼夹出现。临床上怎样用药化腻苔呢?方法还是比较多,例如淡渗利湿法、温养法、化痰除湿法等都是常用方法。
不同疾病出现腻苔特点及偏重点也不同,例如肺癌以痰湿为主,所以我们化痰除湿。消化系统肿瘤重点在于兼有食积,所以以芳香化浊、加以消导为主。下焦膀胱、肾等泌尿系统肿瘤,在临床上以清热利湿为主,这时我们往往将养阴与利湿结合一起,注重点在于以阴虚为主还是以湿浊为主来偏重药物剂量使用。
肿瘤病人大多数是寒性体质,大多数是以寒湿为主,所以我们在肿瘤的范围重点在于温阳化湿。然而,还有一种病人需要特别注意,舌质红,苔*腻的,然而这种*腻苔有一种类似水滑苔的表现,这个时候往往要作为一种湿热处理,临床上这其实是一种阳气不足的表现,阳气被湿邪所困,所以虽然表现出一种热盛的状态,但是还是一种虚损的状态,这时如果出现了舌质红,苔*腻,水滑,以温阳化湿为主,温阳化湿要重点要注意如何使用附子等温阳的药物。
临床上,我常用治疗腻苔以六和汤为主,即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加减变化而来的,六和汤健脾除湿为基础,配合以保和丸、加味保和丸来治疗相应的腻苔、食欲不振等症状。另外除了温阳化湿之外,临床上我还用一些祛风除湿药物,例如羌活、独活等,也可以在腻苔也就是所谓的湿浊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崔叶敏:我把我临床治疗腻苔的思路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沈老临床治疗疾病要求诊断简单化,不要太复杂。否则影响治疗思路。沈老根据舌苔厚薄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种。舌苔厚腻或*腻属实证,苔薄属虚。今天主要说苔腻,也就是实证。运用沈氏温胆汤治疗治痰浊化热证、痰邪做崇的疾病取得明显效果,尤其是肿瘤病人放化疗后出现的苔厚腻,消化吸收不好。温胆汤主要用于实证。
临床我使用温胆汤掌握6个主症:头重、胸满、口粘、纳呆、苔腻或*腻、脉滑。其中尤以苔腻为主,苔腻可一锤定音。我临床只要看到患者苔腻或苔*腻,尤其苔*腻,就会选用温胆汤。主要有6味药组成,竹茹10g、云苓10g、陈皮10g、枳壳10g、石菖蒲10g、郁金10g。其中,竹茹为主药,清热化痰,云苓、陈皮健脾祛痰,截断生痰之源,为辅药;枳壳理气行滞祛痰作为使药;痰浊容易引起窍闭,故而配石菖蒲透窍豁痰,郁金畅行气血,利于痰浊排除。
祛痰序贯四步:
第一步:三竹轮换:竹茹10g、天竺*10g、竹沥水20-40ml。
第二步:佐以化湿:用茵陈(后下)10-15g、泽泻10g、金钱草15-30g。
第三步,佐以散结,用海藻10g、昆布10g、浙贝粉5g。
第四步:佐以软坚,用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海蛤壳15-20g。
取效技巧:
1、辨寒热:痰*痰粘,舌红,苔*腻,属热痰,加*连5-10g、生栀子10-15g、公英10-20g、*芩10-15g、白花蛇舌草30g、生苡仁20-30g;痰稀苔白属寒痰,选加白芥子5-10g、半夏10g、桂枝10g;狭义之痰重在消导,选加焦三仙15-30g、生内金15-30g、莱菔子10-15g、生山楂10-15g;广义之痰重在透豁,选加桔梗10g、柴胡5-10g。
2、辨证加减:气虚痰浊选加补气的白扁豆10g、仙鹤草10g、*芪10-20g;气滞痰浊选加木香10g、柴胡5-10g、香附10g;痰瘀互结选加牛膝10-15g、丹参30g、苏木10g、泽兰10g、地龙10g、水蛭3-5g、三七粉3-5g。
3、给痰以出路:分利二便祛痰邪,利小便选加车前草30g、泽兰10g、白花蛇舌草30g、公英10-20g、萹蓄10g、竹叶5-10g、白茅根10-20g、芦根10-20g、冬瓜皮10-20g;润肠选加白菊花10g、当归10-20g、草决明10-30g、桃仁10g,制大*10g、荷叶5-10g、莱菔子10g。
4、重视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水湿,脾失健运,水湿聚而为痰,故祛痰同时配以健脾醒脾之品。寒痰配伍健脾的半夏10g、化橘红5-10g、木香10g、白扁豆10g、白术10-15g;热痰配伍醒脾的竹茹10g、云苓10g、陈皮10g、生苡仁20g、连翘15g。
5、重视痰瘀互根:在临床往往容易出现痰瘀互结证,患者出现舌质紫暗有瘀斑点,舌下络脉紫粗曲张,或有瘀斑点,这些都说明患者属痰瘀互结,故而治疗痰邪做崇的疾病时配合化瘀药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化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清肝,疏肝理气,选加生栀子10g、菊花10g、薄荷5g、夏枯草10-15g、蝉衣5g、地龙10g等;二是活血化瘀,选加丹参30g、三七粉3-5g、川芎10g、苏木10g、桃仁10g、红花5-10g、泽兰10g等。
徐苏:我简单讲一下我对腻苔的认识,腻苔在临床当中最常见,多种慢性病都可出现,肿瘤病人更为常见。腻苔主要分清脏腑,即分清在肺、在脾还是在肾,分清寒热虚实。
在肺,常用麻杏苡甘汤、清震汤,三年前,一个肺癌的病人,舌苔比较厚腻,未放疗、化疗,我坚持用麻杏已甘汤、清震汤,未加抗癌药,病人存活三年。
在脾,一般常用厚朴夏苓汤加草果,在中焦比较重视用草果这味药,用10-15g,效果不错。
在肾,考虑用真武汤,温阳化湿,水湿潴留,阳气不能为温本,气机不畅,水湿沉积,在化湿基础上常用“温阳三味药”,茯苓、白术、附子这三味要是胡老的经验,特别是肚脐以下的湿浊比较明显的,特殊情况时,舌苔厚腻,大便干,双下肢怕冷的,这种情况下重用熟地*,熟地60-90g,退腻苔效果比较好。
李忠:我再补充一下,对于腻苔,使用芳香燥湿药物对于肿瘤病人时一定要注意,因为过度用燥湿药物确实容易损伤肿瘤患者的气阴。一般对于肿瘤患者的腻苔一般用温阳化湿或者利湿、祛风除湿或者消导除湿为主,这里谈的祛风除湿主要是肝的一个特性,利用肝的升发,用风药助干起的升发,有助于气机的调畅,对于水湿的顺利代谢效果佳。对于健脾利湿在肿瘤病人中是常用的,我们知道,脾运化水湿,如果脾虚,则水湿不利,所以出现脾虚湿重时要健脾利湿,以六和汤为主,温阳化湿也是非常重要的,除湿的时候要知道避免过度使用寒凉性的药物。
王三虎:前面几个专家所讲的基本涵盖了腻苔的几个方面。我觉得现在中医强调望舌,腻苔有特色,值得探讨,这里主要讲一下花剥苔。
花剥苔主要是腻苔的一种,腻苔往往包括花剥苔,事实上腻苔不一定是舌苔厚腻布满舌面的,如果是舌苔滑腻布满舌面的是典型的三仁汤证了,而我们所谓的腻苔是部分腻苔部分无苔。教材上花剥苔属痰浊內盛,事实上忽略了另一方面,如果说腻苔表现下深层次还有阴虚的话,那么花剥苔是痰湿阴虚并见,但教材忽略了。
李教授发的图片我认为是痰浊阴虚互见,瘀血的一种表现,就舌象足以辨证,这就是望诊的好处,那么这也是我“燥湿相混致癌论”舌象的支撑点,主要是部分腻苔部分无苔相混的局面,就像刚才上传的舌苔,是一个肺癌患者的舌苔,是临床上常见的舌苔。对于这种燥湿相混的局面用什么药,从下焦来说用当归贝母苦参丸,从中焦来说用砂仁、熟地相配伍,或者用藿香、佩兰的时候和石斛相配伍。
总的来说,花剥苔是腻苔的一种,是燥湿相混的表现,要润燥并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