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日报版△
他今年69岁,仍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查房、做手术,用自己毕生所学守护患者健康,让患者看到希望。医院耳鼻喉科、口腔颌面外科主任杨发展。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杨发展采访中△(中)
不忘初心践行医者使命
忘初心践行医者使命
杨发展从小励志学医,毕业医院工作,医院的那一刻起,他就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在工作中对待患者要如亲人一般,给患者看病时要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几十年来,他始终如一,用行动践行医者使命。
不久前,杨发展的一个行动温暖了患者家属的心。他对患者的真情流露,让患者家属感动不已,至今念念不忘。
这位患者今年88岁,名叫芦爱梅。早在四五年前,她的耳朵就听不到声音。近日,她的耳朵不明原因地出现疼痛症状,严重的时候她整夜睡不着觉。
杨主任推患者去做检查△
看着芦爱梅被病痛折磨,她的儿女心急如焚,带着她四处求医,医院均诊断其为中耳炎,治疗后疼痛的症状丝毫没有缓解。芦爱梅的女儿带着她慕名找到杨发展。
在医院耳鼻喉科,杨发展为老人检查时,看到芦爱梅耳道内长了一个疖肿,这个小小的疖肿就是导致她疼痛难忍的罪魁祸首。
焦作日报记者朱颖江、耳鼻喉看医生李、护理部主任郭莹、耳鼻喉科主任杨发展、患者家属合影△(从左往右)
杨发展说,为患者看病最重要的是诊断准确,只有诊断准确才能对症治疗。中耳炎和外耳道疖肿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法大相径庭。
确诊后,杨发展建议芦爱梅住院治疗。就在她的女儿办理住院手续时,杨发展推着轮椅带芦爱梅去检验作科进一步检查。芦爱梅的女儿看到杨发展自己带母亲去检查特别感动,她说:“杨主任能够准确诊断母亲的病,我就很感动了,他还没有一点主任的架子,为了让母亲尽快得到治疗,自己推着轮椅带母亲去作检查,他的医德让我感动。”
芦爱梅住院的第二天,经过治疗后耳朵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第三天时,疼痛症状消失。早晨查房时,芦爱梅特别开心,拉着杨发展的手激动地说:“我的病好了。”紧接着,让芦爱梅一家更高兴的事情发生了。
患者家属感谢杨主任△
几年前,芦爱梅就听不到声音,她的家人一直认为是上了年纪的缘故。这次住院,杨发展为她检查时发现其耳朵深处的耵聍黏附在鼓膜上,阻碍了鼓膜的震动,导致老人听力消失。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些耵聍仔细清理出来后,老人听到了声音。老人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留下了幸福的眼泪。
会诊中△
芦爱梅激动地说:“杨主任是一名好医生,我非常感谢他。”
敢为人先救治患者
为人先救治患者
杨发展不仅是耳鼻喉科的专家,他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也很有深造诣,早在20年前,他带领医疗团队为一名洞穿性颊癌患者实施颌颈联合根治胸大肌瓣转移修复术,该手术是我省第一例,手术的成功实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杨发展说,作为一名医生要不断学习提高技术,还要善于总结临床经验,用丰富的经验创新治疗方法,从根本上解除患者的病痛。
杨主任为患者会诊△
年,医院都没有专业的口腔颌面外科,当时的杨发展已经从事颌面外科专业20余年。这一年,一位29岁的小伙子不幸确诊为洞穿性颊癌,小伙子面部肌肉腐烂,形成空洞,从外面就可以看到口腔内的牙齿。小伙子被癌症折磨得生不如死,医院看病均被拒绝,小伙子心灰意冷地回到焦作,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杨发展。
会诊中△
杨发展为患者全面检查后进行评估,并大胆地提出从患者胸大肌处取皮瓣移植到患者面部。为了确保手术成功,他反复进行论证,最终确定了治疗方案,首先对患者癌变部位全面“扫荡”,然后将胸大肌皮瓣移植到患者面部。该手术风险大,一方面要保证癌细胞全部被清除,一方面要保证移植的皮瓣成活。
会诊中△
最终,手术很成功,小伙子获得新生。类似这样的疑难杂症还有很多,杨发展和他的医疗团队名声在外,许多患者都慕名前来。
会诊中△
如今,已经69岁的杨发展依然坚守临床一线,他说:“患者需要我,科室年轻的医生也需要我。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将自己毕生所学全部教给科室医生,培养更多的优秀医生服务患者。”
编辑:王海涛
摄影:王海涛
审核:外宣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