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应该怎样照顾好宝贝呢?尤其这5个部位要格外小心
新生儿5个地方小心碰,别粗手粗脚,尤其第1个,宝妈别“手贱”
1、头垢的处理
新生宝贝头垢的成因是受母体残留激素的影响,皮脂腺分泌过于旺盛,导致皮脂溢出,堆积在头皮上形成一层很厚的黄褐色乳痂,类似鱼鳞般的污垢,它对宝贝的生长没有任何危害,还有润滑皮肤的作用,只是看上去比较难看。倘若不及早处理,可能会长时间不消退。
有的妈咪试图用手指去把它们抠掉,或用些偏方草药外敷,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囟门附近,因此而引起脑部感染,最后发生细菌性脑膜炎的病例在临床上时有发生。
正确的护理方法:
可将橄榄油或香油等植物油轻柔均匀地涂抹在乳痂的表面,让其在上面保留一个晚上使其软化,第二天早上用温水洗净,也可用宝贝头刷轻轻地去刷,结痂会渐渐的脱落。如果乳痂十分顽固,可以用同样方法坚持数晚。
2、囟门的护理
新生宝贝的头骨还没有完全长拢,没长拢的地方叫囟门,位于头顶部呈方形较大的柔软部位叫前囟门,位于枕后部呈三角形较小的柔软部位叫后囟门。囟门处是被一层坚硬的隔膜所覆盖着,一般触碰是不会受到损害,所以爸爸和妈咪可以放心地正常清洗和护理。
正确的护理方法:
首先,前囟门的清洗可在洗澡时进行,可用宝宝专用洗发液而不宜用强碱肥皂,以免刺激头皮诱发湿疹或加重湿疹。
还有,清洗时手指应平置在囟门处轻轻地揉洗,不应强力按压或强力搔抓,更不能以硬物在囟门处刮划。
如果囟门处有污垢不易洗掉,可以先用麻油或精制油蒸熟后润湿浸透2~3小时,待这些污垢变软后再用无菌棉球按照头发的生长方向擦掉。
我还要提醒各位家长,注意家中家具,避免尖锐硬角弄伤宝宝的头部。如果宝宝不慎擦破了头皮,一定要立即用碘伏棉球消毒以防止感染。
3、眼睛的呵护
新生宝贝的眼睛护理须特别精心,宝贝在出生过程中携带致病菌的机会较多,尤其是眼部特别容易被感染而引发结膜炎,另外宝贝还喜欢用小手乱抓挠,易伤及眼睛。
正确的护理方法:
给婴儿清洗眼部的时候,先把几个棉球在湿水里沾湿,再挤干水分,擦每一只闭上的眼睛的时候都要换一个新的棉球,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擦。
4、耳朵的清理
妈咪在给小宝贝洗澡时,最好用手指将宝贝的耳廓遮盖住耳孔,尽量避免洗澡水流进外耳道。如果不小心水流了进去,立即把宝贝的头侧向一边,让进水的耳道口向下,轻轻拍打耳后部,有利于水流出,也可用棉棒轻轻地沾拭外耳道口把水吸干,但千万不要将棉棒插进外耳道,防止误伤鼓膜。
正确的护理方法:
每次清洗结束,要将外耳道和耳后皱褶及凹陷处皮肤彻底拭干,外耳道和耳后部的皮肤是宝贝湿疹好发部位,应经常保持洁净干燥为宜。
新生宝贝的骨骼尚未发育完全,耳部软骨较为软弱,上下壁之间很接近,外耳道几乎成了缝隙,引流不畅,皮脂腺和耵聍腺的分泌物及细菌容易存留于耳道深处,耳疖也好发于此。这里要特别提醒:在给宝贝洗澡和游泳时,要格外小心,谨防进水而诱发感染。
新生宝贝的咽鼓管短,位置低而平,平卧吃乳,易反胃呛咳,若是宝贝患感冒伴有流涕、鼻塞或呛咳,更要细心观察宝贝是否有耳朵不适,是否有分泌物流出或特殊的异味。
无论是中耳或外耳感染,痛疼都非常剧烈,如果宝贝总是抓挠耳朵,不停地哭闹,妈咪就要格外当心宝贝有患中耳炎的可能,应及时就医,延误治疗,会影响听力和平衡能力。
5、脐带的护理
婴儿一出生脐带就会被夹住并立刻剪断,只留下5-8厘米的根部。过几天,脐带就干枯了,然后它会脱落。
医生或许会建议你每天用0.2%-0.5%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轻擦脐带部位,然后用消毒纱布盖好。尽量多让这一部位通风,因为这样有助于加速收缩和痊愈。如果你发现有发红,液体流出或者其它感染的症状,请向健康顾问或者医生咨询。不必等到脐带痊愈之后才给婴儿洗澡,只要洗澡后把它彻底揩干即可。
在垫尿布时,如果尿布比较长,最好在脐带的下部反折过来,以免尿液蔓延浸渍脐部,细心观察脐带周围是否有红肿、渗出或特殊的气味,如果有异常要及时看医生。
小编碎碎念:
囟门同时是一个观察疾病的窗口,如果囟门饱满或隆起时,则表示孩子有颅内高压的疾病,如脑膜炎、颅内出血、脑瘤等;如果囟门过度凹陷,可能是由于进食不足或长期呕吐、腹泻所造成的脱水引起的。
像老人说的摸了前囟门,宝宝就会哑,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