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一个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小问题,可能每个人都碰到过。
文章开始先做一个调查:你觉得挖耳屎好不好?你会挖耳屎吗?你知道要是不挖,耳屎都到哪里去了吗?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不能随便掏耳朵、挖耳屎,但就是有人忍不住,或者许多人习惯性地每天挖挖耳朵,其实并不在乎有没有耳屎,只是享受这个挖耳朵的过程罢了。各位读者,你是不是也有这个习惯?
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儿子在旁边说,连小孩子都知道不能挖耳屎,这有什么可写的。好吧,确实是这样。但为什么每天还有那么多人因为随意挖耳屎导致各种各样的耳道疾患呢?看的病人多了,我发现,大多数喜欢挖耳朵的朋友,都有一个相同的心理疙瘩。
这个心理疙瘩也是喜欢挖耳屎的朋友们最关心,最困扰的问题,因此不由自主地要掏耳朵。其实道理都懂,许多非要养成挖耳朵习惯的人,主要是担心耳屎不挖,积在耳朵里越来越多怎么办?这些朋友都有一种执念,就是一定要勤挖耳屎,不然耳道会被堵住的。
每次碰到这样的患者,我都会和他详细解释一下,其实耳屎都是挖出来的,不挖几乎就没什么耳屎。
那要是不挖,这些耳屎到哪里去了呢?
正常情况下的耳屎,也就是我们医生所说的耵聍,一般都是片状的。只要耳道保持干燥,这些正常的、片状的耵聍都会逐步自行排出耳道。特别是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吞咽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外耳道会有轻微的震动和蠕动。此时的耵聍就会被慢慢地推出耳道口,在不知不觉中就排出了耳朵。所以正常情况下,耳屎是会自行掉出耳朵动的,何必要去把它挖出来呢?
那挖耳屎有什么不好呢?
我们所说的耳屎是由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些油脂性的物质同上皮组织皮屑等混合而成的,所以称为耵聍。正常情况下,少量、片状的耵聍其实是可以保护外耳道的,而且其中的一些油脂甚至可以抑制外耳道的霉菌和细菌的滋生。但是大多数人并不像我们耳鼻喉科医生是在直视下精准地去清理这些耵聍,而是自己盲目地去挖耳朵,大多数情况下耵聍是被挖出来了大部分,但同时也导致了外耳道皮肤的损伤以及耵聍腺的损伤。损伤后的耵聍腺就会大量分泌耵聍,所以有的人越挖耳朵越油。而且,耳道皮肤损伤以后,还会出现外耳道湿疹,引起瘙痒。这样就出现了越挖越痒、越痒越要挖的情况,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更有甚者,挖耳朵挖地不巧,还会导致各种奇怪的感染。
大多数人挖耳朵时并不会消*挖耳的器械,有的人还专门留一个小指甲不剪用来挖耳朵,这就很容易导致外耳道的各种感染,最常见的就是真菌感染。即将过去的九月,三天两头都下雨,空气潮湿地能拧出水来,这就为真菌滋生提供了条件。这几天我已经碰到许多个外耳道真菌感染的病人了,他们的表现就是耳朵痒痛,不舒服,甚至听力下降。来就诊以后用电耳镜一看,整个外耳道充满了白色的真菌,就像下了雪一样。询问病史后,他们都有随意挖耳的习惯,甚至其中有一位说,他最近脚气发作,经常扣完脚后不洗手就用小指的指甲来掏耳朵,后来就越掏越痒了。
所以没事还是不要随便挖耳朵,如果真的养成了这种习惯,耵聍肯定会越挖越多的,一定要逐步地把它戒掉,让外耳道恢复到一个比较自然的健康状态。